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咸丰名人咸丰名人
与民族文艺苦乐相伴 ——杨懋之自述
发布时间:2016-08-16作者:来源:恩施新闻网点击:
我出生在咸丰杨洞的一个农民家庭,由于父亲的熏染,我从小就喜欢音乐。
1971年5月,我被招收到咸丰县文工团,在进行了一年多的表演、身段、武功基本功训练后,单 位见我有一定的乐理基础和基本功,于是就发给我一支竹笛、一把京胡,要我在基本功训练之余自习这两门乐器。从此后,我经常向钟德珍、李业森、边玉华等老师 求教笛子、京胡的演奏技巧,经常练习到深夜11点多钟。1974年初,我作为剧团的笛子演奏员参加了全地区专业剧团汇演,咸丰县创作演出的一台歌舞节目获 得成功,除了地区歌舞团外,名列第一,我的笛子演奏得到领导和老师们的认可。后来我还时不时写一些曲子,搞一些南剧唱腔设计。
1983年1月,我被调到县文化馆任音乐干部。报到的第一天,我就与吴蕾芬老师一起到地区文化 局,参加民族民间舞蹈的收集、整理、编写工作。1986年,我又接受了搜集、整理民间器乐曲工作的任务。打那时起,我不分天晴落雨,跋山涉水,穿梭在全县 各乡村的苗寨和土家院子,搜集散落在各个角落的民族民间艺术瑰宝。在几年日以继夜的搜集工作中,我为无数个民间艺人的无私奉献所感动,我为绚烂多彩的民族 民间艺术而陶醉和迷恋,因此,我也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和心血倾注其中。1988年,我出席了全省民间器乐集成工作表彰暨学术研讨会,还被评为全省民间器乐 集成工作先进个人,我的论文《咸丰唢呐》荣获三等奖并当场宣读。1990年,我搜集、整理、编写的《咸丰民间器乐曲集成》被评为全省优秀稿本一等奖。
1995年,我调到县文联工作,除了动员更多的人投入文艺创作外,自己也创作了不少的小说、诗 歌、歌词和歌曲作品。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咸丰县的文学创作和作者,1998年,我主编了《咸丰文学作品选集》并公开出版发行,这部集子编入了咸丰县25 位作者的49篇(首)作品。
2000年,我倡导和组织了全县首届“农家乐”民间唢呐大赛,全县11个乡镇的84名选手参加 了比赛,州电台向全州进行现场直播,为传承民间唢呐起到了推动作用。2004年9月,我整理和改编了一台原汁原味的民歌在县电影院演出,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和反响,从那时起,不少民歌在人民群众中流传开来。同年,我组织并辅导了14个民歌节目和10名歌手参加了恩施州首届民歌歌手大奖赛,获得一个十佳歌手和 两个十优歌手的好成绩。2007年,我被恩施州人民政府授予全州第四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多年以来,我用民间音乐素材创作了歌曲80多首,如《阳雀催春晚了趟》、《乡音乡情》等;整理 加工的民间歌曲30多首,如《送情歌》、《梳头调》等。迄今为止,创作上演了12首戏剧音乐,13首舞蹈音乐,发表、获奖歌词29首,歌曲72首。其中大 型南剧《女儿寨》的唱腔音乐设计获恩施州专业戏剧音乐设计奖、恩施州第三届“五个一工程”奖;创作的歌曲《阳雀催春晚了趟》获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等主办的 “好歌献给党”优秀歌曲奖;音乐少儿小品《从小明理讲诚信》获湖北省第五届少儿戏曲、小品决赛优秀音乐设计奖和剧本奖;创作的舞蹈《土家鼓韵》获省第九届 群星奖优秀奖。另外,有8篇民族文艺论文在州级以上发表、入编、获奖。
在多年的文学艺术生活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有义务、有责任把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保留下来、传承下去。
从艺之旅
杨懋之, 男,土家族,现年55岁,咸丰县人,现任咸丰县文联副主席,《唐崖》杂志主编,系政协咸丰县第五届、第七届委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员,湖北省音乐 家、舞蹈家协会会员,恩施州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恩施州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恩施州民族研究学会理事,咸丰县音乐协会主席。
编著出版有《咸丰民间器乐曲集》,主编出版了《咸丰文学作品选》、《咸丰民间对联集》、《咸丰民间舞蹈集》、《咸丰民间歌谣集》\(与人合编\。曾有多部文学作品、音乐作品、歌曲作品、歌词作品以及论文在地市州、省级发表、获奖。
上一篇:他用板凳舞出绝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