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咸丰民俗咸丰民俗
干龙船传人李正福
发布时间:2015-08-27作者:来源:enshi.cn点击:
记者 邓丽萍 8月19日,恩施州命名了第三批民间艺术大师。咸丰县的干龙船传人李正福是六位被命名的民间艺术大师之一,当晚,我们在一个招待所找到了前来领奖的他。 69岁的李正福一脸笑意,开口说话也是眯着眼乐呵呵地讲———给人感觉就是,老人永远都是这样一副笑脸。的确,在老人脸上,岁月留下的痕迹被他太多的笑容所遮盖!说起划干龙船的经历才知道,这笑脸伴随了老人一辈子,尽管其间充满坎坷。 李正福8岁跟舅舅学艺,为何情钟这门艺?老人笑了,“过年到舅舅家拜年,看他划个龙船到处表演,说啊唱的好不热闹,不管走到哪里都受欢迎,还有东西打发:粑粑果果,包谷子,豌豆,米……嘿,我就感兴趣哒,既玩哒又能得到东西。” 话虽如此,不是见他喜爱这门手艺,加之悟性高,玩起小锣、云板来有板有眼,舅舅也不会正式收他为徒。 从此,李正福与干龙船结缘。这是1946年的事。 说起干龙船,就不会不说干龙船的来历。“干龙船其实就是门乞讨艺术,表演者将干龙船往主人家堂 屋门前或院坝一放,遇事唱事,见人唱人,都是些吉祥祝福的话语。因在人家堂屋门前或院坝玩,有‘龙不下海’、‘船不入江’之说,所以叫‘干龙船’,有的又 称‘旱龙神船’。唱得高兴,听得高兴,讨个打发是件容易的事。” 虽说是门乞讨艺术,但演唱者从不失身份,李正福正色道:“长袍马褂一穿,规规矩矩,堂堂正正,靠才艺博得别人的欢心,乞讨却不失志气,婚丧嫁娶都有人请!”原来,干龙船的起源,与唐朝末年的一位逃难皇太子有关。干龙船的起源故事,李正福烂熟于心,向我们娓娓道来。 传说归传说,实际上,干龙船起源于唐末宋初交替时代,是由宫廷传往民间的说唱表演艺术,在宫廷中以取悦达官贵族开心而已。后来流传在民间后,逐渐变为民间艺人沦落他乡赖以求生的“乞讨活儿”。 1949年,发生了几件让李正福难忘的事。 那年他正式出师,那年师父去世,那年恩施解放,那年得到土改工作队通知,干龙船不能玩了,因为干龙船是乞讨活儿…… 十几岁的娃娃什么都不懂,不唱就不唱呗,于是跟着家人学做农活,但骨子里热爱文艺的天性怎会泯 灭?1953年起他参加了小大乡(小水坪、大路坝)“农民剧团”,成为文艺骨干;1955年到咸丰县文化馆学习曲艺弹唱;1958年参加“大办钢铁兵 团”,担任宣传干事;1959年—1961年三年时间,在巴石公路(建始段)修路,因爱唱爱跳,被调到指挥部负责文艺宣传。 最让他出彩的是,20世纪70年代初,谭家坪村沙子岭小组保管室失火,共产党员安德尧舍身救 灾,他把这件事制成10张幻灯片,一张一张用“干龙船”的说唱形式唱出来。当时不允许用龙船做道具,他就把板凳竖起来,在板凳脚上挂上小锣,边敲边唱。也 许是好久没见过这种形式的表演了,当时效果是出奇的好,引起轰动。安德尧的事迹也由此家喻户晓,县领导都知道了他的事。 让他真正重拾干龙船手艺的,是1982年,他到重庆黔江走亲戚,看见那边的人玩起了干龙船,他也忍不住参与其中,在亲戚家做了个“干龙船”,唱了三天。第二年,那边的人又邀请李正福到他们村去唱,家家户户像迎贵宾一样,他一连唱了八天…… 尽管如此,在自己的家乡,李正福还是不敢重拾手艺,公开演唱,直到2004年,咸丰举行文化艺 术节,乡领导亲自来到他家请他出山。得到明示的李正福激动不已,连续5个通宵(白天要做农活)做出了一条精致的干龙船。艺术节那天在大路坝的表演轰动四 方。李正福现在还记忆犹新,“每唱一段,观众都鼓一次掌。”唱一段鼓一次掌的热烈,让先前还忐忑不安、担心群众不喜欢的李正福越唱越有劲,即兴又编了一些 唱词。 自此,干龙船得以发扬光大,光明正大走进百姓生活之中。 “只要愿学,我愿把所有的手艺传给后人!”采访临近尾声,李正福说到传承之时,忍不住高声说道。的确,他也说到做到了,现在,李正福是咸丰大路坝民族小学的“民族文化兼职教师”,徒弟上百人。 采访结束了,李正福和乡宣传委员及一起参加艺术节的民间艺人唱起了《送别歌》,招待所的人纷纷 探出头来,但他们没有丝毫的不好意思,那毫不做作的真情,那毫不忸怩的演唱,那扯开嗓子高歌的原生态唱法,让我们不由生出早点到他们这个歌舞之乡看一看的 念头。(图片据咸丰新闻网) 干龙船的传说
相传宋朝灭 唐时,宋兵逼近皇宫,宫廷大乱,皇太子趁乱将金銮殿上护宫之龙的龙头掰断,带上20多名宫娥、彩女逃出宫外,几天几夜滴水未沾,粒米未进,不分昼夜地逃 命,终于昏倒在一个钱庄门前街檐下。皇太子醒来,想起以往文武百官晋见父皇说的那些阿谀奉承的话,犹如在耳。看到眼前,国破家亡,好不惨然。将龙头往钱庄 门前一放,手拿石块击地,随着击地声的节律,将文武百官奉承父皇的话,慢慢地哼唱起来。钱庄老板一听,以为是奉承他,十分高兴,就赏了他不少碎银。皇太子 心想这样既不挨饿又不失斯文,于是将龙头装饰一番,放在四脚支架上,到钱庄、酒楼、大户人家说唱,乞讨度日。
宋朝皇帝入宫后,发现金銮殿上护宫之龙的龙头不见了,急令在民间搜寻。太子、宫娥、彩女得知消息后,赶紧将龙头抛入护城河中逃出京城。随后又按原先模样用篾、纸扎成“干龙船”去沿路乞讨。
不知历经多少千辛万苦,干龙船才流传到我们土家山寨,成为土家山民喜爱的民间娱乐艺术。“干龙船”原来是一人说唱,因得到打发的粮食、物品多了,就雇请挑夫,越到后来,东西越多,又雇请了车夫。故现在玩“干龙船”是三人玩,一人唱,两人和,挑夫和车夫边唱边做动作。
上一篇:土家建筑——咸丰吊脚楼
下一篇:田氏墓碑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