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咸丰名人咸丰名人
谢先华:痴迷石雕廿五载
发布时间:2016-08-16作者:姚金阶 李维君 来源:恩施新闻网点击:
在中国体育博物馆内,湖北省第三届少数民族运动会的会徽和吉祥物“白虎”,以石雕的形式陈列其中,受到参观者称赞。鲜为人知的是,这两尊石雕的作者谢先华,是当年咸丰县尖山乡一个以凿猪槽为业的土家汉子。
幼时聪颖结下雕缘
1963年出生的谢先华,家境贫寒,11岁时母亲去世,让他过早地体验了生活的艰辛。
谢先华家的房屋坐落在咸丰县唐崖河畔,每天放学回家后,他做得最多的事便是到河坝放牛。谢先华天生聪颖好学,记忆力特好,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东西,他几乎是 过耳不忘。因此,别的小朋友在放牛的时候,总是手里拿一本书认真地学习,而他却与众不同,与河坝的光石头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用树枝在河沙上画花鸟虫鱼,用 刀子在石头上刻人物肖像。每到暮归的时候,他总有一些栩栩如生的东西带回家里。因刀口被弄钝、弄缺,他经常遭到父亲的训斥。
“我在读小学的时候,因为会雕私章,还为别人帮过大忙呢。”谢先华告诉记者。由于他从小便痴迷石雕,对雕刻印章也是一看就会。一个周末,谢先华上街赶场, 正准备返回,一个熟人因为私章不见了,心急火燎地到处寻找。“大伯不用急,我给你重新雕一个就得了。”说罢,谢先华掏出随身携带的雕刀,在街边一家农户的 柴禾堆里找来一截木头,很快为这位大伯刻好了一枚私章。这位大伯拿着私章办完事后,对谢先华感激不已。忆及这件往事,谢先华说,帮忙是无意中的,却让他感 受到了助人的乐趣。
遗址修缮初试牛刀
1981年,谢先华高考落榜后,便拜当地一名金姓石匠为师,学凿猪槽、石磨等,随后又拜一李姓师傅学习碑刻。天生聪颖加上名师指点,谢先华的石雕工艺在当地迅速声名大振。
1989年,咸丰县有关部门提出恢复唐崖土司城遗址,而当时的土司城虽说是全国保存得最完整的,但许多地方仍不尽如人意,需要修缮。维修既要保存原貌,又要不失创造,谢先华被推举为土司城遗址修复的首选工匠。
初生牛犊不怕虎。谢先华在众多专家面前,抓住牛刀初试的机会,通过近一个星期的走访思索,把土司城的三街十八巷定格在大脑之中,牌楼、皇坟、张王庙几处景 点的修复方案也成竹在胸。3个月后,由谢先华任掌墨师的土司城遗址修复一新,获得专家的一致好评。如今,漫步唐崖土司城,一边参观“荆南雄镇”、“楚蜀屏 翰”牌楼,一边欣赏“耕、读、渔、樵”美景,让人遐想联翩。
民运图腾大显身手
谢先华在土司城遗址修复中声名大振以后,对石雕的兴趣更浓。他把自己的石雕范围从一般的墓碑、猪槽、础石、石磨,扩展到石桌、石椅、石狮子、石走廊、石器具。因此,他的屋里屋外,堆放着各种各样的石材和石器,有成品,也有半成品,过往客人无不驻足观赏。
1994年,湖北省第三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在咸丰县举办。咸丰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由当地文化人尉盛泉设计的民运会会徽是一个圆形图案,而吉祥物则是一个白虎图腾。看着平面设计图,组委会的领导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谢先华。
把一件实物画活,让其跃然纸上,固然不是一件易事,而要把一个平面图案还原成一个栩栩如生的实物,显然更不轻松。这年夏天,谢先华全身心投入其中,夜以继 日地沉浸在精雕细镂之中。32天之后,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在谢先华的手里变成了一只鲜活而略带夸张的白虎,土家先民的图腾作为民运会的吉祥物展现在世人面 前。民运会开幕式上,这件礼物一经组委会揭幕,立即引来众嘉宾的喝彩。民运会闭幕,实物与图案一起被中国体育博物馆收藏。
事业有成妻作后盾
“在石雕方面,我能有所作为,全靠妻子做我的坚强后盾。”采访谢先华时,他正在为重庆市黔江区的河滨走廊设计石栏杆。他虽然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却有近10年没有过问农事了。他说,他的妻子几乎包揽了所有农活。
谢先华现在已是鄂渝边区比较有名的石雕艺人。20多年的雕刻积淀,他已由原来的纯手工劳动发展成为半机械化操作。尽管经历了业余爱好者到经营管理者的嬗 变,他的性格仍然内向,甚至于不善言辞。他说,他最大的特点是爱思考,爱写写画画。在他的客厅里,堆满了书画方面的书籍。
临近中午,谢先华的妻子焦凤珍才从地里回来。听说是专程采访她的老公,她只对谢先华作了一个字的评语:“痴”!
焦凤珍向记者讲述了谢先华雕刻两件作品的经历。一件是1994年雕刻《龙船调》,石雕全长40厘米,重3.2公斤,船在水中行走,一人在船上摇橹,两人在 船上对吹唢呐。凭着想象,他一个人在岩场里弄了27天,成像后卖了4000多元。另一件是《磨豆腐》,一个老者自推自酌,磨盘、豆盆、豆浆全部浓缩在一块 30厘米见方的石头上,其形态逼真,结构井然。谢先华历时一月有余,被安徽一藏者重金收购。
焦凤珍说,老谢做雕刻做得真辛苦,经常处于忘我境地,外人见了都叫他“神经病”。“老谢很倔,看中了的事情牛都拉不回头。做一件作品到了20天以后,人长 期处于半蹲的姿势,每餐只吃一个鸡蛋都消化不了。”说这话时,焦凤珍的眼里充满了对丈夫的佩服和关心。多年来,她惟一能做的,是让丈夫有更多的时间、更多 的精力、更多的信心去从事自己心爱的事业。
视点时评:行行出状元
刘慎宏
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谢先华经过几十年的打磨,成为鄂渝边区石雕工艺的佼佼者。
状元不是天生的,需要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谢先华从当放牛娃的时候起,就与石头结下了不解之缘;为提高工艺水平,在谢先华的客厅里,堆满了书画方面的书籍;高考落榜后,他潜心于石雕工艺,几十年如一日。
状元不是天生的,需要花时间,苦心志,劳筋骨。谢先华妻子对他从艺25年的评价虽只一个字——“痴”,但深情地道出了谢先华的艰辛付出。为完成一件作品, 谢先华往往几十天处于半蹲的姿势,夜以继日地沉浸在精雕细镂之中;他虽然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却有近10年没有过问农事了;他雕刻做得真辛苦,经常处于忘我 境地,外人见了都叫他“精神病”。
功夫不负有心人。谢先华在石雕工艺方面取得了成就,完成了唐崖土司城遗址的修复、湖北省第三届民族运动会会徽和吉祥物的制作等重大任务,其中,会徽和吉祥物“白虎”两件作品被中国体育博物馆收藏。
上一篇:李正福 咂酒·绘画·干龙船
下一篇:孙昌洪,四肢并用亮绝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