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咸丰民俗咸丰民俗
土苗风俗——赶仗
发布时间:2016-05-28作者:来源:咸丰新闻网点击:
赶仗,又叫赶山、打猎,是鄂西土家族、苗族人民传统习俗之一。它既是一种具有吸引力的狩猎活动,又是一种锻炼筋骨的体育活动,深为人们所喜爱。
每当秋后农闲季节,山中的野猪、獐、麂等野兽已经膘肥肉满,十分诱人,这时就有人开始赶仗,直到次年的春天。严冬时节,大雪纷纷,正是赶仗的大好时机。这时大地冰封雪盖,自然界“坚壁清野”,野兽难以觅食,在饥饿难忍时就出来四处寻找食物,在皑皑白雪上留下串串脚印,这就给狩猎者提供了信息,为猎人们送来了希望。
在赶仗前要先组织好“班子”,少则三五人,多则十余人。班子组成后,在经验丰富的权威猎手的带领下,猎犬当前导,浩浩荡荡进山围猎。一般是在近处山场进行,早出晚归,也有远征他乡他县,时间长达月余或数月的。赶山有许多禁忌,如逢“戊”不赶山,因“戊”与“误”谐 音,戊日赶山恐有误,故忌。上山前,要祭梅山神,祈赐好运,获丰收。赶仗时还要遵循祖传的一些“内部”规矩,比如在山中不私取他人的猎具或猎物;要是两个班子不期而遇,一个班子截获得另一个班子所追捕的猎物,猎物就由两个班子平分,等等。
赶仗活动须有序地进行。先由有经验的猎人在山上侦察“行情”,看有没有‘‘货”,如有,就根据野兽的足迹弄清它出没的路线,在它们必经的险要路口设网,并由一富有经验的人把守,这叫“坐呛”。另由两人任“赶脚”,循野兽足迹将野兽赶出山林。野兽受惊后必沿经常出没的老路奔跑,赶脚就在后面穷追猛赶。为使猎物不另寻逃路,使之就范,两旁还安排若干人吆喝吼,这称为“吼野呛”。猎物一经出现,赶仗即告开始,一时间,人吼声、犬吠声、号角声,震天动地,数十里外可闻。赶脚在后面赶,吼野呛的人左右夹攻,逼着猎物触网就擒,猎物一进入网,围捕的人就一拥而上,将猎物一举擒获。这时司号人吹三声牛角号,这叫“倒山角”,赶脚们听到号声就知道猎物已到手,欢呼胜利。野兽被擒后,老猎手还要在山上扯七根茅草塞满猎物口中,表示“封嘴”。然后将猎物抬起,频频鸣角凯旋。
进村后,在院坝里摆上桌案,陈上酒肴,再谢梅山神。礼毕,开始解剖猎物,按既定规矩分享“战利品”。主枪手得兽头、兽皮和血口肉,以示奖赏。其余的人,按“沿山赶鸟,见者有份”的原则进行分配,不歧视任何一个参与者。
因狩猎有利可得,近年来狩猎者日众,前景令人担忧。一些人为了眼前利益,不分冬夏,不论老幼,也不管是否国家保护动物,一概捕猎,致使一些珍稀动物也难逃灭顶之灾,严重地破坏了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
注:此文摘自《咸丰文史资料》。
上一篇:土家风俗——给果树喂年饭
下一篇:苗族用品——苗草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