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咸丰民俗咸丰民俗
底蕴深厚,灿烂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咸丰民族民间文化
发布时间:2016-05-28作者:来源:咸丰新闻网点击:
咸丰,乃春秋巴子国地,是中国唯一一个与皇帝同名的县,地处鄂西南边陲,与川、湘、渝交界。境内群峰林立、山清水秀、气候宜人,30多万土苗儿女世世代代生活在风景秀丽的唐崖河畔。这块富饶、美丽的沃土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族传统文化,咸丰人民不仅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而且也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艺术。民间民族文化艺术内容丰富、清新质朴,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既是我们自己应该珍惜和保护的遗产,更是中华文化宝贵的精神财富。
咸丰地灵人杰,钟灵毓秀。数千年来,咸丰土家先民在这个封闭的地域里生息劳作,创造了具有唐崖河特色的土家文化,那或群或散的古老吊脚楼,那闻名全国的唐崖土司遗址、那凄婉动人的《哭嫁歌》,那疑是天籁的《吹锣鼓》,那香脆甘美的油茶汤,无不洋溢着浓郁的土家文化气息。
咸丰县民间文艺分为戏剧、曲艺、音乐、舞蹈、工艺、美术、摄影、书法等。其中,戏剧有咸丰南剧、傩愿戏、木偶戏。南剧旧称南戏,是湖北四大剧种之一,流行于我县城乡、高腔曲调,深为各族人民所喜爱;傩愿戏是还傩愿后唱的戏,戏以土家族歌舞演唱、伴以锣鼓、风趣诙谐、爽朗明快;木偶戏又叫“矮台戏”,我县1955年至1964年有木偶剧团,后被撤销,从此后继无人。
咸丰曲艺有:咸丰扬琴、三棒鼓、善书、干龙船、孝歌、渔鼓等。“扬琴”是咸丰古老的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曲唱艺术,词曲古雅、优美、动听,清代中期传入咸丰;“三棒鼓”又叫“花鼓”,民国初年传入咸丰,流行县城、忠堡等地;“善书”是宣讲说唱艺术,清末传入咸丰,无专业艺人,受知识限制,不易流传,仅县城有此活动;“干龙船”,一人表演,两种形式,都是有龙不下海、有船不入江,故名“干龙船”;“孝歌”是土家民间悼亡挽歌,一人领唱,二、三人对歌,节奏自由,边鼓伴奏,善歌者能使孝家失声痛哭、亲邻同哀,此乃土家独有民俗;“渔鼓”源于古代,民初从四川传入咸丰,会者不多,演唱时,左手抱筒持简板,右手指敲击筒面,自唱自奏,别具风格,唱功奏功均难掌握,现已基本失传。
我县民间音乐舞蹈有:山歌、石工号子、薅草锣鼓、吹锣鼓、花锣鼓、哭嫁歌、地盘子、花花灯、车车灯、九字鞭、地鼓灯、穿花、蚌壳灯、彩龙船、板凳龙、狮子灯、龙灯等。“山歌”是我县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歌曲,代代相传,经久不衰。其种类很多,大多触景生情,即兴而歌,如采茶有茶歌,砍柴有柴歌;“石工号子”曲调高亢,一领众合,是石工开山采石、修桥筑路时所唱的号子歌,石工号子因受工种限制,流传不广,能演者不多;“薅草锣鼓”是土家人盛行的古老田歌,随耕随歌、击鼓以助气力,自成音节,谓之“薅草歌”;“吹锣鼓”是土家别具风格的吹打乐,节奏轻快活跃、喜气抒情,吹锣鼓以小唢呐主奏锣鼓伴之,可长打长吹,短打短吹,是咸丰民间音乐之花;而“花锣鼓”是土家民间又一吹打乐,与“吹锣鼓”是姐妹艺术,它是以击乐为主,唢呐为辅,重在锣鼓点翻花,故名“花锣鼓”,我县活龙坪是“花锣鼓”之乡;“哭嫁歌”是土家风俗歌,姑娘出嫁时唱,姑娘哭称“哭嫁”,亲邻哭叫“劝嫁”,形式有独哭、对哭、众哭;“地盘子”是咸丰人民创造的民间艺术,流行百余年,地盘子属灯舞,角色有生、旦、丑,舞姿清爽舒展,音乐轻快活泼;“花花灯”俗称“地蹦皮”,丑、旦双人舞,二人旋转对舞,摇摆晃荡,轻松自如,一人领唱、众人帮忙、热烈欢畅。流行于我县鸡鸣坝、小水坪、活龙一带;“车车灯”又叫“轱儿灯”,是表现爱情的民间灯舞,流行于我县黄金洞、活龙坪;“九字鞭”又叫“连响”,属民间歌舞,动作规范化,节奏性强,舞姿清爽,曲调欢快,民国年间为乞讨者沿门叫唱,建国后改编成集体舞,搬上舞台,现全县普及;“穿花”是古老的土家族舞蹈,是民间丧祭活动“打绕棺”的继续和发展,流行全县,小村、杨洞、清坪最盛;“蚌壳灯”又称“蚌壳精”,流行各乡镇,表演时女子闪动蚌壳,做游水动作,轻锣轻鼓,活跃喜悦;“彩龙船”也叫“彩莲船”,流行普遍,是一喜庆的龙船歌舞;“板凳龙”是由三人举着扎有龙的长条凳互相穿绕、翻滚得名,属民间舞蹈,流行县城、清坪等地;而“狮子灯”、“龙灯”更是流行全县,今日更盛。
我县民间工艺主要表现在装饰图案和庙宇寺堂建筑方面,唐崖土司城遗址、严家祠堂和兴国寺等,建筑风格古朴大方、结构精巧、布局紧凑、独具匠心。盘龙石、石人、石马、石象、石狮工艺精湛、造型逼真、形态各异、技法娴熟。土家服饰、短衣大裤,高领阔袖,纹云花边、色彩斑斓。花鞋花帽是土家剪纸刺绣综合艺术,五颜六色搭配得当,“谁家姑娘针线好,求亲男娃挤破门”,工艺作为品评女子的重要条件,可见当时在咸丰城乡之盛行的程度。
书法、摄影、美术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名人辈出:陈焕祥、杨名贵、杨秀俊、张代友等大批艺术工作者在国家、省、州、县各级都很有影响,相继有众多名作展出或收藏。
咸丰历史悠久,灿烂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底蕴深厚,有很多珍贵的东西值得我们挖掘、整理和保护。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体制的变化,很多民间优秀的有价值的艺术将逐渐失传或自然消失。因此,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巩固阵地、强化队伍、民间文化的保护和挖掘是各级领导、文艺工作者共同的责任,只有我们充分认识县情、乡情,建设民族文化大县,从基础工作入手、形成咸丰独具特色、独具魅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氛围。使传统文化深深根植于民族文化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不断提高民族文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影响力,努力建设特色咸丰、文明咸丰、富裕咸丰。
上一篇:“土司十大碗”
下一篇:土家人的吉祥鸟 - 阳雀